《奉天古陶瓷》个品公开展示 序
在本栏中,我们将甄选出中华陶瓷史上的最高峰、同时也是爱新觉罗家族珍藏的《奉天古陶瓷》中举世无双的珍品一一进行展示和说明。这些藏品不仅是外国的专家,就连中国的陶瓷学者也并不完全了解。 在下面,我们将展示实物的照片,并对于其特征作出解说。对于其制作意图,我们也将讲述本会的看法。因为内容时时都会充实和更新,因此,即便您已经看过本网页,之后如能时常给予关注的话,我们也深感荣幸。 另外,关于《奉天古陶瓷》的意义、来历、现状,以及传来日本的相关记录请参阅本网首页介绍的由落合莞尔所著、本会发行的两册图书。因为该书完全是手工制作,所以售价较高,因此您也可以考虑通过图书馆来使用它们。事实上我们已经收到各地图书馆的预定,并开始向各图书馆邮寄该图书,据说不少都是应图书馆使用者的要求而预定的。根据各地图书馆的不同,图书馆的购书预算也有差别,因此如果诸兄希望尽快通过图书馆来使用该书的话,我们认为您应当早日向图书馆提出相关的购书要求。 各论的顺序如下:首先是清初御器厂的御窑品。如同下文解说的那样,康熙、雍正、乾隆这清初三代时,景德镇曾经有一制作所名称御器厂,专门制作皇帝使用的陶瓷器。一般所称的官窑仅仅是烧制的紫禁城内廷(大奥)以及外厅(官署)使用的陶瓷器。而御器厂的目的和官窑完全不同,运营的目的仅仅是专门制作供皇帝使用的有艺术性的美术品。通过研究《奉天古陶瓷》的残存品我们发现,御器厂制作的陶瓷器不仅不需要量产,甚至还要受到制作数量的限制,原则上仅仅是“每一种制作一对”。因此,一般被称为御窑品的类似于康熙皇帝大寿纪念而制作的“Birthday Plate”,以及在立春赏梅时赏赐给宠臣的《梅花冰裂壶》之类的量产品其实都不是真的御窑品。 真正的御窑品,在该品被完成一对的时候,就会停止生产,未完成品也会被全部销毁、不留痕迹。进一步大胆推测的话,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当时极可能是把多余的产成品也全部粉碎,以提高该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但是类似的说法却从未被任何陶瓷学者所提及,原因恐怕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御窑品实物吧。 要说为何会有如此一说,那是因为在这些陶瓷器被制作出来之后就立刻被秘藏在紫禁城内,完全没有公诸于世。此后在乾隆帝统治时代的中期被秘密转移至奉天,其后其存在甚至都完全变得不为人知。极端的说,在公开场合甚至会否认其存在,于是变成了神秘般存在的“奉天古陶瓷”。这个时期乾隆帝的意图在上田恭辅向吉薗周藏报告时被解说为“乾隆帝的思维模式变得汉族化,非常在乎面子观念,因而萌生了隐匿的意思”。是否属实已无从判断。 总之,其存在都被官方隐瞒的“奉天古陶瓷”受到辛亥革命的余波,于日本大正十三年(也即1924年)被运往日本,一度被纪州德川家所收藏。最终慢慢的流出德川家,从而为公众所知。关于流出的具体过程和流向在本会发行的落合莞尔所著《乾隆帝的秘宝和〈奉天图经〉的研究》中有详细阐述,如您有兴趣请通过页首的传真或者电子邮件跟我们联系。 根据残存的《奉天图经》,我们可以判断出唐、宋、元、明等各代的原创作品很早就流出中国,在世界各国被作为至宝收藏。在日本也有十余件被指定为国宝或者重要文化财产,在《奉天图经》中也应该有几件吧。 尽管如此,根据《奉天图经》可以判明,清初御窑品的大部分并没有流失,而是最后被纪州德川家所藏。这很明显是有意图的一种安排,但是如果只是认为优先卖出的是比较容易脱手的原创作品的话就是一种偏见了。据我们的研究推测,恐怕是醇亲王把这些作品让与辰吉郎的时候已经指定了卖出的顺序,要求尽量避免清初御窑品的流失所致吧。 如今在这些陶瓷器故乡的中国,乾隆帝的隐匿工作十分奏效,“奉天古陶瓷器只不过是传说,并非是真的存在于这个世上的东西”成为定论。现实中还有肤浅的认识,把纪州家所残存的清初御窑品之类看作是无法把握陶瓷史价值的若干收藏馆的研究员仅凭传闻而轻下断言的不实作品。 深深体会到乾隆帝的深谋远虑,并想要尊重醇亲王意志的本会,至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公开展示这些作品。但是时至今日,在人类史迎来不可多见的变革之际,我们准备将“奉天古陶瓷”中的个品按顺序一一展示在网络上。 至此。 平成23年(2011年)9月1日 纪州文化振兴会 代表理事 落合莞尔
|